醴陵
方言
简介
醴陵话地处湖南,反而属于赣语系统,同时又受到闽语粤语移民方言岛的影响,这样一个多省地区人民融汇到一起的种族形成了当地一个很有特色的语言。可以说是四不像,但又融合了湘赣三地人民的智慧结晶
壹
通过对民国版《醴陵县志·方言志》文献的考察,发现其除了对醴陵方言的系属和声母、韵母有所记载,其他则无史料可参考。但是通过从醴陵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经历两千余年的沧桑巨变,特别是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两次改朝换代,醴陵惨遭战争、灾疫摧残,十室九空,土著居民仅剩“十八户(姓)”。随后,江西、广东、福建等省及本省部分州县的移民纷至沓来。其中,以江西移民人数最多,时间在先,又较为集中。醴陵现有人口中,大多为江西移民后代,赣语开始占主导地位,本土方言受到冲击,醴陵原始方言面貌无从得知。广东移民则要求子孙后代要把客家话代代往下传,不许忘本。广东移民后代内部交往都讲客家话。
贰
这种传统,一直到年后才逐渐改变。各地移民方言和本地原始方言,经千百年来生产中的语言交流,逐渐相互渗透、融合演变成隶属赣方言,杂有粤语、闽南话和其他一些方言的痕迹,且保留有某些本土方言和古汉语,却又与周边毗邻市、县有较大差异的当代醴陵方言。醴陵方言以城区语音为标准,周边邻近的王仙、黄沙、大林、枧头洲、东富、孙家湾、转步、茶山岭、神福港等乡镇,以及泗汾、板杉、新阳、东堡等乡镇部分地区的语言,与城区的语言基本一致。
例举词汇
醴陵话中有很多词汇,例“如蛮硬扎(很结实)博时博古(古古怪怪)希摸(做事拖沓)打乱话(乱说话)精鬼(很机灵)牙棱角叉(太多棱角)死握(好凶)好握(好凶好烫)死捱(好蠢)恰握(欺负)打甭(接吻)衫就子(衣袖)坎坎子(窗户)鸭拨凳及(小板凳)鸡博博(鸡蛋)”等等
方言-文化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醴陵方言的特性不仅具有语言学的丰富意义也具有文史学乃至经济学的重要价值。多情的渌江水孕育了热情的醴陵人。一代代走南闯北的醴陵人,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奔走在茫茫人海中,一句“醴陵个”的乡音,勾起无尽了思乡之情。
研究整理方言,在适当的场合下使用方言,与推广普通话是并行不悖的,甚至可以相得益彰。醴陵方言作为醴陵文化传承的载体,需要得到继承。
借用醴陵话rap《醴陵心》出自醴陵歌手肖曦,其中的歌曲结尾“我是醴陵个,我唱醴陵歌,我用醴陵个方式,对着祖国唱情歌”!
参考:《醴邑春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lingshizx.com/llsxw/6945.html